前幾天,FB的朋友轉貼了一篇文章,標題是「女兒做不到的事別要求媳婦去做」。文章的作者以大姑的角色,奉勸所有的媽媽們,不要一味要求媳婦做些自己女兒都做不到的事,我看了之後感觸良多,我們這些走進婚姻的女人們,有多少人被迫放下身段,做盡一些吃力不討好的事,又有多少人婚後被迫離開職場,收起碩士博士文憑,乖乖地待在家裡相夫教子?

多少身為別人媳婦的女人,為了圖個太平日子,必需盡諂昧之能事地討好夫家老小;原本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公主,為了一張名為「結婚証書」,實為賣身契的破紙,硬生生把兩隻手搞得像菜瓜布一樣的粗糙;在娘家可以睡到自然醒的特權,進了別人家就立刻被剝奪;那些髒了的馬桶、碗筷、衣服.....,在脫下婚紗的剎那,就要立馬學著清理;為了所謂的「愛」,不但被迫去喊兩個「陌生人」爸媽,還得跟他們裝熟......。 這一切「義務」,從來都不在結婚契約裡,可是因為整個社會對女人都抱持這樣的期待,弄得女人是不管愛不愛做雜務,她都得ㄧ肩挑,為的就是能夠被夫家「肯定」,可笑的是,媳婦做得再多,她在夫家人眼裡仍舊是「外人」,是個有好康可以直接忽略的「 隱形人」。

在祖母的年代,父母在幫兒子選媳婦的時候,除了身家清白外,還要女孩子本身具有「耐操」的特性,因為媳婦進門的那天,就是婆婆「退休」享清福的日子,所以,所有的媳婦嫁人前,除了要練就一身的好手藝,好接婆婆傳下來的棒子之外,還得具備忍辱的修養,要以丈夫為天,要遵守夫家規矩,在家受到不平等的待遇時,也只能甘之如飴, 因為那個年代的人, 沒人敢為這種理所當然的事回娘家哭訴;然而,隨著時代的變遷,女性意識抬頭,許多女性懂得為自己爭取應有的尊重,面對不平等的「家規」勇於拒絕的行逕,在許多曾經歷傳統洗滌的婆婆眼裡,實在難以接受,因為,她們把被上一代折磨、摧殘當作磨練,而如今,這傳統「訓練」竟要在她們這一代畫上句點,那心中的怨氣,可想而知,這些好不容易從媳婦熬成婆的女性,年輕時所受的罪,啟不是白受了?!

我們上一代的女性,在夫家的責任就是侍奉公婆,相夫教子,學歷的高低,並不會給她們帶來任何不同的待遇;然而,現代的女性,動輒拎著碩士博士文憑,或是頂著留洋歸國的光環,教育讓她們找到自己的存在價值,教育使現代的女性不再依賴男人生活,因此,她們的女性自覺相對的遠比上一代強得多,對於相夫教子這種「浪費教育資源」的傳統,當然會用嗤之以鼻的態度,甚至痛斥這種污辱女性的社會價值觀。我們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比自己強,希望下一代過得比自己好,當自己的女兒嫁到別人家時,我們都會希望別人能善待女兒,可是,看到兒子疼愛媳婦,對她百依百順時,能否為他們的伉儷情深致上愛的鼓勵,而不用有色的眼光檢視媳婦呢? 女兒出嫁時,多少老爸不顧形像地淚灑婚禮;我們在媳婦過門時,是否應該感謝親家,願意把好不容易拉拔長大的女兒嫁到我們家,感謝媳婦讓兒子不致孤單過完他的下半生呢? 親家把女兒交給我們,就是認為她們的女兒可以過得更好,我們又為何有見不得別人好的心態而刁難媳婦呢? 如果是自己的女兒出閣,妳願意看到女兒過得生不如死,沒事老往娘家哭訴嗎?為何跟自己沒血緣的媳婦,永遠要被當成外人來看待呢?

每次我帶著一家大小回台灣時,大嫂都會事先請家裡的外勞幫我們舖床,為我們一家打點民生物品,在送姪子姪女上學回家的路上,為我們打包早餐回來,有時甚至親自下廚招呼我們一家五口。由於看著大嫂除了忙著照顧自己的養護所,又要照顧當時癌末的母親,現在再加上我們的到來,害她更是沒日沒夜的瞎忙,我心裡十分過意不去,於是在大嫂下廚時,我也會捲起袖子進廚房幫忙洗菜、切菜、陪她聊天,或偶爾也展露一下我的手藝,跟她分享我在美國學到的新料理,我跟大嫂的關係,可謂姑嫂連心,和樂融融!然而這一切在母親的心裡可不是那麼想,她覺得我在美國已經做得像牛一樣,回來娘家居然還做這些家事,有時還趁著大嫂不在場的時候,叫我別那麼〝雞婆〞!

「妳在美國就做得要命,回來還那麼愛做,哪像妳大嫂跟弟妹,她們平常都不用做這些!」

母親生前不只一次地用心疼的語氣說對我這種話,每回她提到此事,我都會很本能地站在媳婦的立場回嘴:

「可是這本來就是我該做的事啊,大嫂幫我這麼多忙,我怎麼好意思坐下來蹺腳、裝傻?」

「妳不知道啦,她們最多也只是照顧自己的小孩,她們平常都沒在煮飯的,衣服有外勞洗,房子也是外勞整理,哪像妳,在家做得要命,去小姑家也做人家奴才,嘖嘖嘖.., 看妳那雙手粗得跟菜瓜布一樣,有夠歹命的!」

「她也是別人捧在手心養大的女兒,我們也別太虧待人吧,再說她平常帶您進出醫院,幫妳約門診,煮東西給妳吃,然後還要顧養護所的老人們,已經夠忙了,我怎好再加重她的負擔?再說,那好命的哥哥幾乎不曾幫忙,每天都睡到自然醒,養家好像是大嫂的責任似的。」

有時我跟母親就這樣妳一句、我一句地講了半天,還無法達成「共識」,最後母親見我一副「說沬翻車」的模樣,總會悻悻然地跺步離開,懶得理我。

其實,我不是不了解母親心疼女兒的心情,也不是我生性愛頂嘴,我只覺得在大嫂忙得團團轉的時候,母親不但看不到她的辛苦,還認為她做得不夠多的心態,像極了史帝芬的媽--我的婆婆。母親放任好吃懶做的兒子成天無所事是,除了會打球,什麼都不會,活像個生活白癡,要是讓大嫂的娘家人看到了,要作何感想?!同樣是女人,我對於女性在家庭的地位一直處於劣勢而感到不平,由其是看到許多作為婆婆的, 永遠用有色的眼光檢視媳婦,不管對方是什麼來歷,即使媳婦是醫學院畢業的高材生,或者是某企業的富二代,在她心底,仍舊配不上自己的兒子,  因為, 在每個母親的眼裡, 她們兒子永遠像察爾斯王子一樣尊貴, 當她們在要求媳婦時, 常常忘了自己的兒子是否也具備這樣的水準, 忘了自己的兒子在岳父母眼裡, 是否配得上別人家女兒!

次跟姊妹淘們談到婆婆,大家都會語重心長地互勸彼此別對婆婆抱太多的期待,因為,婆婆永遠不會成為媽媽,她們絕不會愛我們這些不同血緣的「外人」如同親生女兒一樣,相同的,我們是否也該勸所有婆婆們,別對媳婦抱太多的期盼,因為妳們從未教養過媳婦一天,所以媳婦永遠不會像女兒一樣孝敬妳?媳婦有「婆婆永遠是婆婆」的自覺,身為婆婆的,為何沒有「媳婦永遠是媳婦」的認知呢?在疼愛、偏坦自己的子女的同時,為何從不考慮媳婦的感受,認為媳婦「應該」具備女兒甚至自己都沒有的「情操」呢?在用有色眼光檢視媳婦時,自己的女兒是否也被人用有色眼光檢視中?媳婦沒達到妳的要求時,是否應先看看女兒或自己是否有達到別人的要求?我們在苛求別人的女兒時,是否也該把相同的標準套在自己的女兒身上?女兒做不到的事,我們憑什麼認為媳婦應該要做到?是因為她們是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「外人」,所以不配擁有公婆的愛嗎?

其實,婆媳之間可以不用有這麼多的矛盾的,婆媳之間的矛盾,常常來自彼此的不認同跟不信任,如果媳婦能真心誠意地把婆婆當媽媽般敬重,而婆婆也能體會媳婦的辛苦及委屈,把她當成女兒般好好疼惜,我相信,婆媳之間是可以建立起「母女」情誼的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宮本美代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